星期六下午,天氣陰陰涼涼地,
買了杯咖啡和熱茶,和carrie到天母誠品2F的「知然堂」去上了一堂很不一樣的「手作」課。
特別把「手作」兩個字引號起來,是因為替自已刻一只印章,不知算不算得上是一種手作??
若是問起carrie和我,我想我們的回答一定是:「…算啦!算啦!只要是自已動手的都叫手作啦!…」
因為就連中國人,燒個往生者,邊唸經文邊摺的紙蓮花,我們都可以把它稱為一種手作物。
前不久太婆過世,carrie很熱心的打電話來問我需不需要幫忙?
我因不懂得許多傳統的習俗,她還教我許多。
有一天在電話裡,我說長輩要我去買蓮花燒給太婆…,
carrie很熱心地告訴我說她會摺,要一點技巧,還要邊摺邊唸經文,要不要教我?
感動之餘,
我還開玩笑的央求carrie 乾脆在blog裡開一篇文章教需要的人摺蓮花,因為會摺的人不多,這個技術要傳承下來。
carrie 在電話那頭回我說:「…摺蓮花算什麼獨門絕活呀?這個文章怎麼寫呀?…」
隔二秒鐘,我在電話的這端,她在電話的彼端,異口同說的說:
「這也算是一種『手作物』吧?!文章的標題就寫說『手作生活 -摺蓮花』如何…?!」
(馬永超老師的書法作品 - 樂觀 )
我們兩個在電話裡抬摃、瞎說、練舌頭…,
這些也許看似毫無意義的話,但卻讓我連日來鬱鬱寡歡的心情,頓時有撥開烏雲看見太陽的感受。
有時人生不需要處處太過嚴肅、認真的去看待,
敬不敬、成不成熟、莊不莊重…留在人生的某些必需場合就可以了,
更多的時後我想…
我其實並不太在乎這些規範與對人的輿論與評價,
我更希望學習的是不傷害他人、溫謙、包容、熱情且快樂地去過生活。
一聽到第一次刻章,就刻在石頭上,還真有點手心冒汗,
想說,會不會一堂刻章的手作課程,刻著、刻著就讓我斷了指頭。
還好工作人員即時拿出了她第一次刻章的作品,讓我放心不少,
她說:「…第一次刻章我們選用的印石雖是石頭,但是是質地較軟的「壽山石」,很好刻的…。」
(馬老師的刻章作品)
這次的主辦單位,請來馬永超老師來為我們說文解字。
馬老師從學校教書退休下來已好幾年了,
頭髮雖早已被歲月漂成白花花的色澤,但身體健康硬朗。
站在他身旁,莫明的會被他身上所散發出來的一股強烈特質所感動,
他對生活所抱持的樂觀與熱忱、還有那與他年紀完全背道而馳的活力…尤其喜歡。
馬老師篆刻功力四十餘年,無師自通完全是因為興趣使然!
刻得一手好印章,可從來不曾以此為營利,一但碰到對的人,他便自已替他刻章相贈交朋友。
除此之外,馬老師更集結書法、古文的好學問於一身。
我對馬老師很是尊敬、很是喜歡!
自已動手刻印其實不難,準備的工具其實簡單,大抵如下:
(1)印石
(2)雙頭刻刀 (一頭平口、一頭斜口)
(3)字帖
(4)描圖紙
(5)2B 鉛筆 + 橡皮擦
(6)600號的水砂紙
(7)書法用黑色墨水、毛筆 + 紅色印泥
備妥了這些基本工具後,就可以開始刻印了。
(各種字形的字帖)
首先,
在字帖裡選出要刻的字形,用透明的描圖紙描上,
然後將描圖紙翻過面來,呈左右相反的字體,
這左右相反的字體才是我們要刻在印石上的正確模樣。
( 將印石分成四等份,再將字臨摹在印石上。友情客串演出:carrie )
用 2B鉛筆將印石分成四等分,然後將翻過面後描圖紙上呈左右相反的字形,依照等份平均臨摹在印石上。
在使用刻刀刻印之前,記得先選擇印章印在紙上的字體要呈「陰刻」還是「陽刻」?
( 上面這個印章為:陰刻,下面這顆印章為:陽刻 )
陰刻:就是將字用刻刀挖掉,
陽刻:將字以外的部份挖掉。
印章如果要留框(如上面下方這顆章)記得用2B鉛筆在印石上面做四等分時,要將框的部份也用鉛筆畫下來。
邊框的刻法,和選擇陰刻或陽刻的刻法相同。
( 在刻的過程中,若看不清楚刻字,可以用毛筆沾少量的墨輕刷在印石上。友情客串演出:carrie )
拿起刻刀,用平頭的那一頭便可以開始在印石上雕刻了。
在刻印的過程,若看不清楚刻字,可以用毛筆沾少量的墨輕刷在印石上,
這個動作可以很方便清楚的檢視看出,刻字刻的完不完整。
若發現刻壞了,也沒關係,
將印石直立平整的放在600號的水砂紙上,來回平推磨掉,
直到印石刻面變得平整,便可以重新再來刻過。
字體刻好了之後,記得用刻刀輕敲印石的邊邊,
就像一些老印章一樣,邊邊有些不整齊地缺角,做出非常古樸的效果。
第一次刻石頭章,沒勇氣挑戰三個字的姓名章,
所以只意思意思的挑戰姓氏的單一個字。
carrie 較猛,是全班唯一挑戰三個字全名的學生,連馬老師都誇她厲害。
我姓「梁」,用陰刻不留框邊的方式刻印,邊邊也學馬老師用刻刀輕敲做出古樸的感覺,
這是我第一顆,自已刻的印章。
- Jun 09 Mon 2008 09:02
【心靈複方】偏方∣課程:刻一只印章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