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以為大時代的轉變會是轟轟烈烈的改天換地,像一道洪流澎湃洶湧的濤濤向前,而真實的是,它往往是寂靜而悄悄的轉化著。某一種聲音消失了,某一種味道改變了,某一條河川的魚不見了,某一條巷道沒有了。

從農業,工業到商業的𨍭化,像似宏偉,卻又那麼輕易,我們很多人的父母親很有可能用他們半輩子的歲月就半喜半憂、半推半就的被帶著走過這些。從水田,紡織廠,到商辦大樓;從日據殖民,戰爭,到戰後的重來⋯。看楊渡書寫他的父親13、14歲左右的那個世代所面對的世界:教育停頓,語言轉換,經濟蕭條⋯,恰恰也是我父親成長的最關鍵時代。同樣經歷了政權的輪替;同樣經歷了語言的重來;同樣經歷過彈如雨下的823炮戰;同樣養起白文鳥、做了全台灣都在做的奇怪的發財夢;同樣言之鑿鑿的定義起地瓜葉是給豬吃的之地瓜葉的悲慘命運;同樣一副在缺乏教育、經濟、工作機會下生命奮鬥與掙扎的面容⋯,讀來特別有親切感。

楊渡書寫的「水田𥚃的媽媽」甚是好看,讀他的長篇,譲我更理解歲月在我父母親身上留下的那些古老印記。

遠遠近近
,悲喜交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la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