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見了一位深交十多年的老朋友,見面時心情不是開心的,而是迷茫的。
 
老朋友因為婚姻從單純變得憂鬱,每每說起她的家庭總是焦躁掉淚,
然而她的女兒四歲大,比起她來要沉穩多了,不吵不鬧總是靜坐在一旁。

大多時後小女兒總是挨著母親,只有在她母親哭得不能自已時才會起身離開

小女兒起身離開不是去玩耍或不耐煩,而是要拿面紙給她的母親擦淚。
安靜、沈穩的樣態像極了一個大人,

也許是母親這樣的畫面常常在小女兒的眼前出現,
拿面紙似乎變成一種不加思索的反射動作。

老朋友的啜泣聲、話語聲聽久了感覺就像是水龍頭裡水流出來的聲音,嘩啦嘩啦的
聲音雖沒斷過,但聲調都一樣,聽久了有點麻木跟煩躁之感,
相較於她的女兒,異常的安靜沒有半點聲音,卻忍不住對她看了又看,
期望她能多說點什麼,那怕是無意義的童言童語。

一個下午我的眼睛沒離開過她的小女兒,
老朋友看我這樣盯著她的女兒看,便摟摟她的女兒對著我說:

「我女兒真的很早熟,我哭的時後總會乖乖坐在我身旁聽我說,替我遞面紙…
妳看她爸爸為我做過什麼,比一個小孩還不如…
女兒的心也很向著我,知道她爸爸不好,所以也不喜歡她的爸爸…」
老朋友有感而發欣慰的說著,我的心卻在流淚。

四歲,才四歲的小女孩,有著一顆『早熟』,蒼涼的心。 

小女兒真的很乖巧,眼神有點低低的哀傷,
就是這樣的眼神,就是這樣似曾相識的眼神,讓我忍不住想疼愛她。
來,來阿姨這邊,阿姨好喜歡妳,給阿姨抱一下好嗎? 我對著她的女兒說
小女孩表情裡看不見任何情緒,只是不慌不忙、依順的走到我的面前,
我因為她的不急不徐,我因為她看不見任何情緒的表情而紅了眼睛。


我抱著她,嘴貼在她的耳邊說:
「沒關係的,相信阿姨,阿姨小時後也是這樣的,
很快的,只要快快長大,只要路不走
很快的妳就可以有自已了,
妳就能擁有屬於自已的快樂與哀傷,
記得哦
! 笑笑跟哭哭別人都不能亂給妳哦,妳也不能亂給別人,只有自已才能給自已…」
 

小女兒的早熟在老朋友這場破碎的婚姻中顯然變成她心中唯一的欣慰與嬌傲
 
但我總覺得小孩本來就該有小孩該有的單純與快樂,
這才是他們該擁有的童年,
不應該被大人自私的剝奪或扭曲。
 

『早熟』在小孩的童年裡並不值得被推崇,
『早熟』在我的成長經歷裡充斥著不單純與不快樂。
 
我撫著我胸前的小女孩像撫著童年時的自已,
我撫著我胸前的小女孩想要撫去她識曾相識蒼涼的心。
 

在我還很小的時後,總覺得人生是苦澀晦暗的,
因為小得沒有太多的機會參與、觀看這個世界,
對人世若有一些些的參透,也是透過別人的瞳孔透過我母親那兒得來。
母親的角色就變得很重要了,
那是小孩對這世界的好與壞最初的窗口,那是小小孩體認感受這世界的第一步。
我用母親的眼睛當自已的眼睛來認識世界的一草一木,
我用母親的心當自已的心來體會這世界的悲喜。
 
徧徧,那時從母親那借來的眼與心是哭瞎的與破碎的,
所以我也覺得我的人生大抵就跟母親一樣了。
眼淚、悲情、憤怒、背叛…種種負面的能量編織著我惶恐不安的未來。

求學階段學校的師長,在家庭聯絡簿上給我的評價總是離不開『早熟』…
 
而我的母親也和我的老朋友一樣,總是對女兒的早熟感到欣慰、甚至引以為傲。 
為什麼會早熟?
早熟是自發性的求知還是被迫於環境的
?
早熟的孩子快樂嗎
??

大人似乎是不探就這個問題的,那年代的孩子彷彿只要給奶水喝就能自已好生好長。
我同年紀的朋友感覺只要坐在鋼琴前學琴,母親就會自然而然站在身後替她梳理辮子,
我同年紀的同學感覺只顧著今天上褔利社時要買什麼零食,甚少會談起她母親半夜的哭泣。
因為無人可講,對於這世界我始終是靜默的,
我總是以第三者的恣態在觀望,
以為這樣世事至此就可以與我無關,進而我可以沒有牽絆自由飛翔。

印象中父親在我約莫國小國中時期鮮少在家的,
不管是工作也好,住外地也好,雖然身體距離很遠,但心靈卻很貼近,
心靈的親匿上父親比起母親之於我是要可親多了。
不管其它手足怎麼評價他,不管母親怎麼埋怨他,
但在我心裡面,我比起任何人要敬要愛他,因為我知道他的苦。
母親常怪我挺我父親,對的錯的好的壞的盡是替我父親說話,
有幾次就是因為這樣,母親氣的捶打自已的胸口責罵我們全部的人都欺負她,白養我了…
我靜默了,也不想再說什麼了,不要說話,不要辯駁是維持表面和諧關係最好的方法。
至於我的早熟、至於我的悲與喜呢??
對當時的母親來說也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感情、生活佔去了她大半的心思,實質上對於孩子她也真沒有多餘的心力了。

國小到國中,老師倒是換過不少,但有關『早熟』的評價卻一直沒有改變過。
 
我從來不覺得『早熟』有什麼值得欣慰與嬌傲,『早熟』在我的心裡從來就只有蒼涼。 
然而『早熟』的姿態更是沒有道理,從來只是忍讓與求全。 
前一分鐘記得自已還是笑的後一分鐘莫明奇妙的被賞一巴掌不問為什麼是一種忍讓、
不在母親情緒潰堤時胡鬧離開是求全…
求一個我和母親之間關係的和諧;
求一個下一分鐘的寧靜;求一個幼小心靈不被母愛遺棄的安全…。
 

在這樣一個氛圍中長大的小孩,是很能惜福的,卻也很難相信幸福。
 
在感到不安全時一直乞求安全感的人,
久了、慣了,
縱使自身處在安全時卻也難知道這樣就是安全了。
 
因為知道幸福得來不易所以要格外珍惜,但擁有幸福時卻又不相信幸福而不敢放心耽溺… 
因為一直缺乏安全感所以一直竭盡想要抓住安全,
汲汲營營慣了,
也不知道什麼才叫安全了,彷彿永遠都處在不安全的境地…
 
這樣的人注定在愛中吃自已給自已的苦,
這樣的人注定在幸福中無法享受完整的幸福,
這樣的人很難放心安全的關係,
這樣的人很難相信長遠。
 


一直到我
16
歲,第一次離家到外地求學。
從來沒離開過家,然而一離開卻是又遠又久,
久到離開後也一直沒有再回到家裡與家人長時間的生活,
直到現在結婚生子有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已的家。
 
也是因為16歲的
離家,
才真正開始獨立不依靠母親,
才真正開始用自已的心與眼來看這個世界。

生平第一次覺得世界是公平的,
不若母親的給我的觀感,總是處在失衡悲情的狀態

外面的世界什麼都平衡,任何的事情都有它對應的兩極,
有愛就有恨、有天堂就有地獄、有富貴就有貧窮…
但我總會在遇見地獄與貧窮時抱緊自已,我不敢失足,也沒有放棄墮落自已,
就算在天堂在富貴時,我也還能輕鬆的玩著自已的貧窮遊戲。
 
我本來就很能適應地獄與貧窮的,
所以我期望我更有能力尋找天堂與富貴,只要路不走徧;
 
我本來就在愛很少的家庭中成長的,
所以期希望更能分辨愛與不愛的樣態,只要勇敢清醒。
 

然而當我看見愈多,知道愈多,也就有機會看見幸福。
 
我尋追幸福,我努力接近幸福,
我知道這是我擺脫愛很少的過往而得到新生的唯一機會,唯一正確的路途。
 

我不要像我的老朋友,我不想像我的母親,
他們彷若有著同一顆心,總是把自已的悲歡建築在她們的男人身上,
即便身邊的男人早早耗盡她們的愛與精神,卻還執迷不悔都愛著一直在耗損自已的人,
她們寧可一傷再被傷,
直到再也沒有多餘的心力低下頭來撫慰始終拉著她們的衣角、臉上總是涕澪的孩子


我一直不懂,到現在也還不懂,
小孩的世界就只有母親,母親是孩子的天和地,
母親再好再壞孩子始終認她是母親,縱使是成為母親渲洩情緒的出氣筒,也始終不離不棄,那為什麼
??
為什麼不把給男人這麼多的愛裡騰出一點給自已的孩子呢??
為什麼不把愛放在值得被愛的人身上呢?
為什麼不把愛給一個渴望妳來愛她(他)的人呢?
孩子一直愛母親,母親一直愛父親;
孩子一直渴望母親愛他(她)
,母親卻一直追著父親,拼命的給予父親,父親不要的愛;
孩子一直愛母親,但母親卻還是一直傷心,對父親傷心。
 
孩子一直不懂我這麼愛妳,努力扮乖不忍妳傷心,
孩子這麼小心翼翼的自我約束著,為什麼妳卻還自尋傷妳的人,情願被傷。
 

『幸福與快樂從來就不是從別人那獲得的,
幸福與快樂從來就是自已給自已的。』
這是我一步一印,雙腳重重踏於地,深沉深穩的體悟。
 
30歲以前,
我幾乎很少在別人面前掉淚,就算心底再怎麼苦也從不放棄自已低頭求饒,
 
30歲以後,
結了婚有了自已的孩子,日子算是安穩幸福,但不知怎麼地反而很容易因為一事觸動自已的心靈深處。
 
該哭的日子沒哭,卻在最不該哭的時後輕易掉淚,
可我心裡清楚,這時後我的眼淚是健康的不是憤憤不平的,
這時後的眼淚是感動的,是帶著愛的不是耗損的、不會得內傷的。
 

天下的不管是小王子還是小公主,要記得,你們都是上帝親愛的孩子

我們是沒辦法一出生時就想誰來當我們的父母親,誰就會來當我們的父母的, 
但要知道往後的人生,再好再壞都是自已創造的。
 
記得!千萬要記得!
只要路不走徧;只要勇敢與清明,
就絕對可以擁有自已,就絕對可以做自已的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la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