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莒哈絲的「情人」、紀伯倫的「先知」、再到卡繆的「異鄉人」。不管是第一次捧在手裡的,還是值得回味再三拿來溫習的,能夠把這幾本書徹頭徹尾的讀得完整,應該算得上是這陣子最讓我感到快樂與飽滿的一件事情。
我總是顯得飄忽而不夠安定!尤其在閱讀這回事上面。
家裡的床頭、廁所、餐桌、工作檯上、…常會零零星星混亂而散漫著多本不同的讀物。有時心血來潮會耐心的把它安置的整齊,有時忙碌起來只顧得溫飽肚子,順手抓一本書來充當泡麵的碗蓋更是家裡常有的場景;於是你可能會看到有一次福樓拜躺在我的泡麵碗上,又有一次可能是米蘭.昆德拉……。手中的書也彷彿一直是流動著,一下子這本、一下子轉成那本的,像在吃飯的時後總是吃著自已手中的這碗,眼裡還要好奇的望向他人手中的那碗一樣;又像似孩童到了滿屋子盡是玩樂的遊戲王國,隨著心裡的欲望一會兒趕去滑溜梯、一會兒又將雙手插在腰桿子上安靜地立在一旁觀賞起湯瑪士小火車的奇幻冒險之旅。
印象中,在自已的blog 裡介紹過多本自已相當喜愛的讀物,可卻從來沒敢想過要對這些書本,標記下幾顆星的推介或寫下類書評似的感想與文字。原因何其多,除了一方面因為文學的浩瀚無邊,每一個時代總有許多著作撲天蓋地似的向世人漫來,自已對文學的涉入相形顯得粗淺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好幾回我都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好像同一本讀物,隨著人身經驗的累績不同,在各個階段下去閱讀,都有不同的感受與新的體悟產生。那時年輕讀不懂的,現在拿來重新溫習,有時突然會被憾動得很深;那時還沒足夠的人身歷練去理解的,現在重新反覆咀嚼同一段文字,有時在書本面前會突然像個傻子似的頻頻點頭稱是;那時讀到一半腦海裡像是電路板斗了突然被卡住的,有時會忽然地豁然開朗像是電路又重新被接通了那般;那時後覺得普普的書本,幾年後經時光的篩漏,不知怎麼地有時又會突然躍成心目中排行第一名的天書。
卡繆的「異鄉人」是這樣, 紀伯倫的「先知」更是如此。
卡繆這位文學的巨擘,善於揭發生之意志與現實衝突的 " 荒繆 "之處。卡繆的著作是近一、二年我常會拿起來一讀再讀的書。尤其是「異鄉人」最後的一個章回,尤其是主角莫梭在獄所裡對著神父咆哮的每一字每一句,每次讀來都是重重的衝擊著自已。那在心底泛起的漣漪像喊在幽谷中的話語,從這端盪去彼端,在從彼端盪回這端,來來回回的震動擺渡著,往往要數日數週過後,那被弄皺了的心湖才得以慢慢、慢慢的回復成平靜無波。
而紀伯倫的「先知」,則是一本充滿人生智慧的著作。如果您是無神論者,如果尋求的人生信仰與哲理不是來自任何宗教,不是來自佛書或聖經,那「先知」這本書,真的很適合伴隨著我們長長的一生。很喜歡「先知」一書裡,闡述關於.快樂與悲傷的這段文字,摘錄如下與大家分享:
關於.快樂與悲傷 / 節錄:紀伯倫的「先知」
悲哀的傷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歡樂。
你的盛酒之杯,不就是那曾在陶工的窯中燃燒的坯子嗎?
那無慰你心靈的笛子,不就是曾遭尖刀挖刻的木管嗎?
當你快樂的時後,深深地省察自已的心,你就知道,那曾使你悲傷的,現在正給你快樂。
當你悲傷的時後,再省察自已的心,你就會看出,那曾使你喜悦的,事實上也在使你哭泣。
真的,你就如天平般懸在悲傷與快樂之間,
只有在心中不存絲毫的懸念,你才能靜止,持平。
當看管寶藏者把你提起來秤他的金銀,
你就會因快樂而升騰,為悲傷而降沉。
曾有書評人士這樣評價「先知」這本書;「先知」像一首生命的樂章,以鏗鏘有力的文字,敲打全世界讀者的心坎,奇妙的是,這部書百讀不厭,而且每次讀來,總會有不同的感受…。真的!在我的經驗裡,「先知」真的是這樣的一本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