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趟花蓮行真是輕鬆、舒適又自在,好多年沒像這樣,旅行可以不做功課,駕車在自己不熟悉的異地連導行都可以不用開著,只管緊緊抓住友人的衣袖,大腦完完全全休眠放空,只是盡情的放任舌尖與目光的貪婪與飽滿。然後上車睡覺、聊天、哼唱,下車吃飯、玩耍、尿尿… ,一切的一切,都得感謝對花蓮熟門熟路的友人費心安排。 

 

春假三天二夜花蓮小旅行 Day 2:馬太鞍濕地

來花蓮不是第一次了,但此行友人規畫的景點,有好多地方卻是我第一次到訪,而馬太鞍濕地便是其中之一。

馬太鞍濕地位在花蓮光復鄉馬鍚山腳下,過去是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傳統生活的所在。據說那時這裡長滿了樹豆,因樹豆阿美族語叫vatnna,所以他們稱此地為vatnna,這也是馬太鞍地名的由來。

馬太鞍濕地,由一清淺的芙登溪從馬錫山山上流下,由南向北蜿蜒貫穿,一路匯集自地底冒出的湧泉,滋養著這片沼澤的豐美生命。由於溪流的流速與深淺變化,造就多樣化的生存環境,使得馬太鞍休閒農業區裡有多達近百種的水生植物,鳥類、蛙類、昆蟲及水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更是多的令人驚喜。

濕地的每一條水溝都可以發現魚、蝦、貝、螺等蹤跡。解說員正在為我們示範過去阿美族人在這片濕地上發展出獨特的「Palakaw」巴拉告生態捕魚法。

他們利用中空的大竹子、筆筒樹的樹幹與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製作出一個三層的結構物放入水塘中,讓魚蝦在其間棲息繁殖。經過一段時間後,將九芎枝幹提出水面,即可將攀附在樹枝間的小蝦抖入三角魚網中;而藏放在底層的大竹筒能輕鬆捕獲鱔魚、土虱或鰻魚等底棲性魚類。 

 

有了孩子後的旅行,跟單身、二人時的旅行有著很大的不同,再也不是唱歌,拼酒,跳舞,打打保鈴球…。對於家有國小國中生的家庭,像這樣寓教於樂的生態之旅,有解說員精僻的說明、眼前又有大片美景可賞,走走路,爬爬坡,運動一下我們的身體…真是最適合不過的安排了。

 
春假三天二夜花蓮小旅行 Day 2:牛山.呼庭

牛山呼庭位在花蓮的壽豐鄉,原為放牧牛隻的地方。這景點已經耳聞許久,也是第一次到訪。
從花蓮市區走台11線濱海公路,約在27公里處,便可以看見立在路旁用木頭搭成的呼庭休閒區牌坊,沿著牌坊往海邊的方向行駛,約莫還有2公里的路程,才可以抵達牛山呼庭真正的入口處。

而通往呼庭唯一的路途,這2公里並不好走,沿途崎嶇陡峭而且道面非常狹窄,我們開著租來的車子全都是九人座、十二人座的大車無法通行,於是便在濱海公路上的牌坊集體下車,改搭園區裡的私人小轎車接駁。
 

 

比較可惜的是,這天牛山呼庭的天氣並不穩定,抵達時並沒有看見之前在網路上所看見,碧海籃天襯托著大片青青草原令人心嚮往之的景像。我們穿越了草原,爬上了最高處的「夢想平台」,過去覺得遙遠的太平洋就這樣靜靜地躺在眼前。

雖然灰噗撲成一片,但時不時仍有鹹鹹的海風迎面吹來,眼前沒有色彩艷麗的景緻可以收服我們的視野,閉上眼,依然可以用另一種感觀方式去記憶自己心中屬於牛山呼庭的美好。

也許是鼻子,也許是耳朵,也許是皮膚…。


孩子們果然最是懂得就地取材、天生的玩樂高手。他們在平坦的草地上玩著翻跟斗,在傾斜的坡道上則雙手抱頭滾動起身體;走進花叢也懂得壓低身體,嗅一嗅它的芬芳,碰著了大樹便能立刻舒展身體,四肢敏捷的上上下下,吊掛倒立。

他們身上沒有大人被社會化後的框架,不在乎大人在乎的他人的目光,只是任憑自己的意志,幾乎用盡了所有的感官去記憶屬於他們心中的牛山呼庭。而我耳朵裡傳來陣陣他們的歡笑與呼叫聲,漸漸地也淹沒了沒有目睹藍天白雲上的失落,心中的牛山呼庭不再灰暗,敗部復活成了牛奶與蜜的歡快之地。

 

↑ 好萊塢電影「沉默」在台灣拍攝的場景。


春假三天二夜花蓮小旅行 Day 2:光復冰廠

來到光復冰廠,一定要來買隻冰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vianlady 的頭像
    vivianlady

    靜靜的聽我說

    vivianla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